在線客服
 工作時間
周一至周五 :8:30-17:30
周六至周日 :9:00-17:00
 聯系方式
客服熱線:0558-2667333
郵箱:516212795@qq.com
聯系電話:18605580025

海蜇人工育苗技術

一、海蜇人工育苗基礎設施

  1.育苗室和育苗池育苗室要求通風,光線偏暗,避免陽光直射入室。育苗池的大小和形狀等無嚴格要求,深淺一般要在有效水位1米以上,現有魚、蝦、貝類育苗池均可兼作海蜇育苗池,池內嚴禁有裸露金屬管道。

  2.附苗器采用1毫米~2毫米厚的無毒聚乙烯,規格30厘米×40厘米,按片間距4厘米~5厘米水平組成附苗器,一般一組附苗器8片~20片。投放附苗器前要將每張波紋板嚴格消毒和洗刷干凈。

  3.鹵蟲卵孵化設備4觸手螅狀幼體的最佳開口餌料為本種浮浪幼蟲,其次為貝類擔輪幼蟲;其他階段的餌料主要為鹵蟲無節幼體,故孵化鹵蟲無節幼體的設備是必不可少的。

  4.對水的要求海蜇人工育苗海水水質應符合《漁業水域水質標準》,常規項目要達到以下標準:溶解氧>5毫克/升,pH值7.8~8.3,比重1.013~1.022;海水中不應有農藥、重金屬等毒性物質,水面無油漬、泡沫、異味。

  二、親蜇采捕及暫養

  1.親蜇的采捕親蜇要選擇傘徑30厘米以上,性腺成熟度好的。我國北方沿海海蜇生殖期為8月中旬至10月上旬,在一個繁殖季節內,性腺有2次~3次排放高峰期。山東沿海育苗場家可在自然種群性腺第一、二成熟高峰期,即8月底至9月上旬采捕親蜇。

  采捕到的親蜇應立即置于船上已備好的0.5立方米的大桶內暫養,每桶暫養4個~5個。運輸過程中要不斷補充新鮮海水或長流水。到岸后,如要裝車運輸,可用大塑料袋裝水,每袋放一個親蜇,充氧后放于泡沫塑料箱中,每箱放2袋,并用4個冰凍水瓶降溫。

  2.親蜇的暫養性成熟親蜇的性腺均為乳白色,其雌雄從外形或性腺顏色上很難用肉眼準確鑒別,可用鑷子從生殖下穴處取出1小塊性腺,在20倍~40倍顯微鏡下區分。卵子為大小不等的球形顆粒,精子為不規則腎形。親蜇入池后,按雌雄比例2~3∶1蓄養。

  親蜇耗氧量在20℃~26℃情況下,大致為3000毫克/天~4000毫克/天。蓄養期間,一般每天換水2次,早上100%,傍晚50%。親蜇蓄養密度大時,則應增加換水次數,不充氣。采捕的同批親蜇數量多時,若能在1周之內結束采苗,可不必投餌,否則要投餌。

  三、產卵與孵化

  1.蓄水和水處理育苗前一天下午將水池刷凈,注入新鮮過濾海水100厘米左右。每立方水體加入4ppm~6ppm的EDTA,并充氣待用。

  2.產卵凌晨2∶00~3∶00停止充氣,將親蜇按雌雄比3∶1移入產卵池內,親蜇數量少可不必按此比例。產卵親蜇密度控制在1個/平方米~2個/平方米為佳。親蜇移入產卵池約1小時后產卵。產卵后3小時左右,應將親蜇從產卵池中移出。待池水靜置0.5小時,用虹吸法將上層65厘米水排出,排水時盡量不攪動池水,以免受精卵大量流失,且在1小時內完成。之后,再添加等溫過濾海水至原位,并補充EDTA,微充氣孵化。

  3.孵化在水溫20℃~24℃下,受精卵經0.5小時開始卵裂,發育至囊胚腔時,便自池底逐漸上浮。受精卵經6小時~8小時發育為浮浪幼蟲,此時使用體積法進行定量。孵化過程每隔30分鐘從池底取樣在顯微鏡下觀察胚胎發育情況。

  四、浮浪幼蟲的管理

  1.適時投放附著基浮浪幼蟲在自然水溫下培育,游泳能力差,左旋自轉,多在池底活動,幾小時后游泳能力增強。為有利于幼蟲分布,可微量充氣培養。浮浪幼蟲變態為螅狀幼體的時間快者24小時,多數2天~3天,所以當浮浪幼蟲培育到20小時左右時,應及時投放附著基。附著基懸掛在池中,距池底30厘米,上層以剛剛淹沒在水面下為宜,投放量為3組/平方米。為使浮浪幼蟲附著均勻,此時應停止充氣,以后每隔2天~3天添加適量海水,加至水面高出附著基25厘米。附著變態時,浮浪幼蟲前端附著形成足盤和柄部,后端形成口和觸手,如變態時未遇到附著基,則在浮游狀態下變態,柄部向上倒懸浮于水面。

  2.重復投放浮浪幼蟲若第一次獲取的浮浪幼蟲數量不足,可連續數次將新孵出的浮浪幼蟲用400目的網箱集入池內,這樣既增加附苗數量,又可作為已附著4觸手螅狀幼體的餌料。當平均附苗密度達到1個/平方厘米~1.5個/平方厘米時,不再集入浮浪幼蟲,可開始換水和微量充氣。

  五、螅狀幼體的培養與管理

  1.螅狀幼體的培育浮浪幼蟲附著1天后發育為4觸手螅狀幼體,開始攝食。此時個體很小,若投餌不及時或開口餌料不適均可引起大量死亡。海蜇浮浪幼蟲是本階段的最佳餌料,其次為貝類擔輪幼蟲。投喂時間應在投放附著基3天~4天后開始,每日投喂1次,投餌量為附苗量的5倍~6倍。5天~6天后可發育至具8觸手中期螅狀幼體,體長0.5毫米~0.8毫米,此時開始喂鹵蟲無節幼體,每2天投餌一次,并在投喂和充氣2小時后換水,換水量為全池的1/3~1/2;再經過8天~10天的培育,發育為具16觸手的后期螅狀幼體,體長1毫米~3毫米。

  2.螅狀幼體的管理人工培養螅狀幼體的時間為秋季9月~10月,培育幼體的時間是翌年夏季5月~8月,期間間隔10個月左右,并有一個越冬階段。在此期間,螅狀幼體的管理至關重要。

  ①控制光度用黑塑料薄膜遮擋車間門窗,使白天車間光照強度不超過500lux。防止雜藻等在附苗器大量孳生,從而提高螅狀幼體成活率,也有利于足囊生殖。

  ②保持低溫螅狀幼體適應低溫生活,以0℃~10℃為宜。在冬季,室內應有保溫設施,以維持水池不結冰。當春季室內水溫達10℃以上時,應采取控溫措施,或增加換水次數,使室內水溫逐漸達到自然海區水溫13℃~15℃。在夏季螅狀幼體保苗,要有降溫設備,使螅狀幼體保持10℃左右。

  ②適時投餌以鹵蟲無節幼體為餌料,投喂次數依水溫、幼體體色和殘餌量而定。一般在0℃~2℃時可不投餌或2周投喂1次,在3℃~5℃時1周投喂1次,6℃~8℃時每周投喂2次。投喂量為螅狀幼體數量的8倍~10倍。螅狀幼體飽食后呈橘黃色,饑餓時呈蒼白色,故投喂頻次和投餌量可根據螅狀幼體顏色深淺酌情增減。

  ④適時換水換水量的多少取決于水溫和投餌量,水溫高,投餌量大則換水量就大,反之則少。越冬期間5天~7天換水一次,一般每次投喂后換水1/3~1/2。換水前先吸出池底污物,再加入等量新鮮海水。翌年3月中下旬水溫回升,螅狀幼體的生殖機能逐漸恢復,進入新的發育階段。此時應撤掉窗上黑塑料薄膜,提高室內光照強度,以提高橫裂生殖發生率。

  六、螅狀幼體的橫裂生殖和碟狀幼體的培育

  1.螅狀幼體的橫裂生殖春末水溫升到13℃左右螅狀幼體開始橫裂,即在螅狀幼體觸手下方托上出現自上而下橫縊而形成橫裂體。裂節較深時,其狀似一疊碟子,此時要倒池。為在短時間(一般兩周左右)內培養出幼水母,可于倒池后每天升溫2℃左右。其間螅狀幼體自上而下相繼脫離親體,產生自由游泳的碟狀幼體。釋放碟狀幼體的數量與螅狀幼體的大小成正比,而營養又是影響螅狀幼體生長的主要因素,故螅狀幼體越冬后,應特別重視餌料的充分供給。每個螅狀幼體的首次橫裂生殖產生的碟狀幼體,最多可達20余個,最少4個,一般5個~10個。最后一個碟狀幼體脫離后,又恢復為螅狀幼體狀態,經一段時間的生長發育,可再次橫裂生殖,但形成碟狀幼體的數量逐漸減少,最終一次只釋放1個~2個。

  2.碟狀幼體的管理初生的碟狀幼體無色透明,直徑2毫米~4毫米。在18℃~22℃條件下,經7天~10天可生長為傘徑達10毫米左右稚蜇;經15天~20天生長為傘徑達20厘米左右的幼蜇。隨著生長發育,耗氧量和排氨量急劇上升。因此,在海蜇水母體的培育過程中,保持水質新鮮至關重要,水體溶解氧下限為2毫克/升,氨態氮上限為1.5毫克/升,pH范圍為7.5~8.5。蝶狀幼體以后管理。

  蝶狀幼體的培養密度以10000個/立方米為宜,微量充氣。蝶狀幼體至稚蜇階段的成活率,一般可達80%以上,至幼蜇階段的成活率可達60%以上。


安徽阜陽市一道河中路香樟苑
516212795@qq.com

13909680166(陳女士)
13665580501(王先生)
15556882605(李先生)